大学生不正常心理
更新时间:2021-12-11 15:07:18 点击量:
每所大学的每一个大一新生都有一段值得骄傲的过去。其中有各级各类的三好学生,也有各学科和体育比赛的获奖者。周围人的赞美和羡慕让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优越,认为自己是年轻人中最好的。他们带着对未来和大学生活的巨大希望走进了大学。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很快就发现了“强手如林”。相比之下,他们不再有过去那种出众的“顶尖”地位
此时,他们的优越感和自豪感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心中充满了说不出的失落和焦虑。过去和现在的地位和价值冲突迫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有的人很不服气,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自强才能重拾从前的尊严;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过去的盲目自信和自负而转向自卑和自暴自弃。
很多大一新生的自卑心理也与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来适应新的大学环境有关。他们过去在中学的“尖子生”地位,使他们自视甚高,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大学毕业后仍会是班里的尖子生和领导干部,就像在中学一样。但其他学生在中学也是出类拔萃的,甚至很多比他们更出类拔萃;他们没想到自己考上大学后成绩不会继续名列前茅,甚至可能会暂时落后。由于对这些情况缺乏适当的心理准备,一旦学习成绩落后,社会地位下降,就会在心理上感到难以承受,从而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从最初的“自我感觉良好”走向“自我否定”的极端。
学习成绩的下降或落后是导致大一新生自卑的直接因素之一,但其原因并不是智力不如别人,而是学习方法不符合大学的要求。很多大学新生已经习惯了高中“被老师冲昏头脑”的学习方式,对完全不同于中学的学习方式感到极度不适。大学课堂上老师“来去匆匆”,不像中学老师那么关心学生。大学里老师讲课很快,不完全跟着课本走。他们不按照中学老师的步骤,一个个指出重点难点,以至于连听课记笔记都不会。老师经常在课后给学生一份参考资料清单,让学生通过自学消化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但是,他们不善于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和自学,要么找不到参考资料,要么看完就一头雾水,毫无意义。大学的课时相对较少,留给学生控制自己的时间也很多,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控制这大量的空闲时间,往往无事可做,也没有无聊感。
所以很多高考拿高分的新生,入学后难免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或落后的现象。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符合大学的要求,反而误以为是自己的智力问题,以至于心理压力很大,不知所措地自卑。
大一新生中,内向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内向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了解不够,经常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结果他们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来越气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内向的人也喜欢反思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不足,所以对自己要求严格,总是努力自我提升,以至于经常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形成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让自己越来越自卑。内向的人虽然渴望成功,但往往担心“我不行”,所以在学习和交流中总是有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不敢放开手脚,限制了自己能力的发挥和好成绩的取得,反过来又会形成负反馈效应,有形无形地印证了自己消极的自知之明,进一步加剧了自卑心理,造成恶性循环。
版权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泉州安神心理医院】 » 大学生不正常心理
【返回列表页】